全球首次!Waymo无人驾驶驶上高速 没有安全员“兜底”

  • 2025-11-14 22:43:14
  • 2

在美国无人驾驶出行的赛道上,Waymo正悄悄跨过一道关键门槛。2025年11月13日,这家隶属于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自动驾驶公司宣布,将在洛杉矶、菲尼克斯和旧金山三地的高速公路上正式启用完全无人值守的付费出租车服务。这不仅是Waymo自2020年商业化以来最重大的一次技术落地,也被业内视为自动驾驶迈向真正普及的重要一步——毕竟,这是全球首次有企业敢在没有人类司机兜底的情况下,把乘客送上时速65英里的高速公路。

在此之前,Waymo的服务虽然已覆盖五个美国城市,每周完成超过25万次行程,但始终局限在划定的城市街道范围内。如今,随着高速公路路线的加入,用户终于可以坐着它的捷豹I-Pace电动车直达圣何塞国际机场,凤凰城机场也将首次通过高速路网接入其服务系统。对普通乘客来说,这意味着出行半径显著扩大;对行业而言,则意味着自动驾驶系统必须直面更复杂、更高速、风险更高的真实路况。

高速公路从来不是一块容易啃的骨头。车流密集、变道频繁、突发状况多,再加上高达105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任何微小的判断失误都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对此,Waymo坦言,实现真正可靠的高速自动驾驶“构想简单,掌握极难”。为应对潜在风险,公司已与各地高速公路巡逻部门建立协作机制,确保车辆一旦出现技术异常,能自主驶离主路并安全靠边。这种应急设计虽不能完全消除事故风险,但至少表明企业在尝试构建一套闭环的安全响应体系。

然而,技术可行不等于公众信任。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数据,自2021年以来,Waymo车辆已卷入超过1250起碰撞事故,对象从普通轿车、卡车,到正在关闭的闸门都有。这些事故大多轻微,却不断提醒人们:机器驾驶终究不是完美无缺。面对“社会能否接受自动驾驶致死事故”的尖锐提问,公司并未回避,而是强调:他们从不设定“可容忍的事故数量”,唯一的目标是把安全标准抬到尽可能高。这种表态虽显克制,但也折射出行业在伦理与现实之间的艰难平衡。

此次高速服务也并非全面放开,而是先向选择“早期体验”的用户开放,再逐步推广。这种谨慎背后,既有对技术成熟度的清醒认知,也透露出在监管红线与市场期待之间走钢丝的现实考量。毕竟,在公共道路上测试高度自动化的系统,容错空间极其有限。

当然,Waymo并非孤军奋战。特斯拉今年9月已在奥斯汀向公众开放Robotaxi试点,亚马逊旗下的Zoox也在拉斯维加斯悄然上路。竞争愈演愈烈,但真正的胜负手或许早已不在技术参数表上——而在于人们是否愿意安心坐进一辆方向盘后空无一人的汽车,驶上车流如织的高速公路。当科技跑得越来越快,社会的信任感却需要时间慢慢积累。在这场人与机器共处的实验中,每一次平稳抵达,都是对未来的一次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