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府开门明明是利好 怎么美股还跌了?
- 2025-11-14 22:44:32
- 2
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政府停摆终于在11月13日落幕,但股市并没有如人们预期那样迎来一波庆祝式的上涨,反而掉头向下。周四,纳斯达克指数大跌超2%,领跌的正是那些曾被热捧的人工智能概念股——Applovin、博通等纷纷跻身标普500当日跌幅榜前列。市场仿佛上演了一出“买预期、卖事实”的老戏码:周一还在为停摆即将结束而欢呼,消息真正落地后,资金却迅速抽身离场。
按常理,现在本该是股市一年中最舒服的阶段。历史数据表明,自1976年以来,政府停摆结束后的一个到三个月内,标普500往往表现优于其他时期。更何况,11月向来是美股全年最强劲的月份之一,12月还常常以“圣诞反弹”收尾。可今年的年末氛围却透着一股不安与犹疑。投资者不再盲目乐观,而是开始重新审视支撑今年市场上涨的两大支柱:人工智能热潮和美联储降息预期。
AI的光环正在悄然褪色。英伟达上周刚跌了7%,周四又继续下挫3.5%;帕兰提尔明明交出了远超预期的财报,还上调了全年指引,股价第二天却暴跌8%。这些反常走势背后,是对估值泡沫的集体警觉。OpenAI至今尚未盈利,预计要到2029年才能转正,市值却已冲上5000亿美元;帕兰提尔即便经历回调,远期市盈率仍高达240倍。更令人不安的是,科技巨头们正豪掷数千亿美元建设AI数据中心,但投入与实际收入之间的鸿沟巨大。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和甲骨文虽努力向投资者证明AI已经开始贡献利润,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这场由资本堆砌的盛宴,是否真的能转化为可持续的回报?
与此同时,市场对美联储12月降息的期待也在快速冷却。由于政府停摆,10月的关键经济数据——包括通胀和就业报告——可能永远无法发布。这不仅让投资者失去了判断经济走向的重要依据,也让美联储陷入“盲决策”的困境。白宫已暗示部分数据或将永久缺失,政策制定者只能转而依赖私营部门或其他替代指标。一边是通胀年内再度抬头,令鹰派官员更有理由主张维持高利率;另一边是劳动力市场疲软迹象加剧,为鸽派提供降息理由。但市场显然更相信前者——联邦基金期货显示,12月降息的概率已从一个月前的96%骤降至47%,仅一天前还是63%。
特朗普总统签署法案重启政府,固然缓解了百万联邦雇员无薪工作的压力,也为经济数据恢复发布扫清了障碍,但市场的注意力早已转向更深层的不确定性。当AI故事遭遇现实拷问,当降息预期不断落空,曾经推动股市屡创新高的两大引擎,如今都显露出熄火的迹象。在这个本该乐观的季节,投资者却在悄悄收紧仓位——不是因为坏消息已经发生,而是因为好故事再也讲不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