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热潮复苏,横向对比三大LaunchPad及其热门代币
- 2025-05-06 20:23:14
- 4
Launchpad 是一个去中心化平台,通常由区块链项目或去中心化交易所(DEX)运营,用于帮助新兴区块链项目通过 IDO 向公众发行代币。这些平台为项目方提供募资渠道,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早期参与优质项目的机会,本期介绍的 Launchpad 更多是指 meme 发射平台,相较传统 Launchpad 不同的是上线代币市值更低、基本 100% 流通、大部分代币都是 meme、用户发行代币门槛低,潜在的财富效应更高。
作用:
- 项目募资:为新区块链项目提供融资渠道,通过向社区出售代币筹集资金,用于项目开发、市场推广等;
- 代币分发:帮助项目方将代币分发给早期投资者,通常以较低市值上线,吸引用户参与;
- 流量获取:热门事件或者是 ip 是当前 Launchpad 平台发币获取流量的重要方式,能够获得大量关注度;
- 提供财富效应:链上代币市值低,一旦获得市场认可 FOMO 购买或未来上线头部 Cex,早期购买的用户可能获得巨额利润,从而在社区内快速扩散;
LaunchPad 这赛道自去年 Pump Fun 获得巨大的成功之后,一直是许多开发团队,甚至是公链的创业首选,但最终下场都是无功而返,市场上迷因币的共识聚集在 Pump Fun。
但除了 Pump Fun 之外,近期 Solana 老牌迷因币 BONK 也推出自己的 LaunchPad - Letsbonk.fun,旗下多个迷因币最高市值曾突破 1000 万美元,算是有着不错的开局。
AI Agent LaunchPad 的龙头 Virtuals Protocol,则是在近期推出了新的参与方式及活动,先不谈旗下代币表现如何,母币 $VIRTUAL 在一个礼拜内便已价格翻倍,新活动的推出似乎有一定成效。
那么 Pump Fun、LetsBonk 以及 Virtuals Protocol 虽然同为 LaunchPad,但在功能上又有有什么不同?近期在这三个平台底下又有那些代币须要关注?就让 WOO X Research 带大家看看。
Pump Fun
相信 Pump Fun 一定不陌生,2024 下半年的迷因狂潮便从这里开启,在巅峰时期一天可以赚取超过 700 万美元,即使是现在迷因降温的现在,也约有着每日 150 万美元的水准,上线至今总共赚取超过 6 亿美元,是币圈印钞机当之无愧。
Pump Fun 的收入皆是以 SOL 计价,通常 Solana 上的原生项目,为了不被落入「割韭菜」的风评当中,以及更亲近 Solana 官方,常见的做法是将赚到的 SOL 拿去质押,或自行运营节点,然而 Pump Fun 则是反其道而行,不停抛售手中的 SOL,换成 USDC。
自 2025 年以来,他们总共卖出了价值 3 亿 1700 万美元价值的 SOL 代币,数量惊人。
这样的举措不但在观感上不佳,再加上先前的直播以及诉讼等丑闻,Pump Fun 在 Solana 生态系中虽然超级赚钱,但却不是基金会力挺的对象。
在旗下迷因币方面,Pump Fun 已经成为发币平台的首选,是入口流量网站,非细分赛道,所以在当中能够看到各式各样的主题,包含动物、谐音、新闻事件、AI 等,基本上只要你想得到的事情或是概念,都可以变成迷因币,因此在平台方面,旗下代币没有特别主打任何特色,目前代币发行的首选平台仍是 Pump Fun。
LetsBonk
与 Pump Fun 相比,LetsBonk 显然在政治上更具正统性,最主要的原因是 BONK 为 Solana 链上最具代表性的迷因币,为元祖具有财富效应的迷因币,同时也是本身就在 Solana 深耕四年以上的项目。除了近期 Toly 转推之外,早在之前 Solana 各式各样的线下活动当中,都可以看到 BONK 的身影。在关系上显然比起 Pump Fun 整天卖币的行为,显然 BONK 能更加讨人欢心。
在平台机制上,LetsBonk 也表现得比 Pump Fun 更加无私,收入为交易手续费的 1%,当中金额会用于:
- 平台运营和增长
- 给 BONKsol 验证者,以推动 DeFI 成长&保护网路
- 回购销毁 BONK( 即将推出看板 )
再加上与 Raydium 的 LaunchLab 合作,可以说 LetsBonk 对于 Solana 生态的示好相当有诚意。
当前 Letsbonk 市值最高的代币为 Hosico,为 3800 万美元,灵感来自一只名为「Hosico」的苏格兰直耳猫。 Hosico 是一只出生于 2014 年 8 月 4 日的金色短毛猫,因其圆脸、大眼睛和憨态可掬的形像在社交媒体(如 Instagram)上拥有近 200 万粉丝,成为全球知名的网红猫。
另外值得关注的代币还有同名代币 Letsbonk 以及 Grassiot
Letsbonk 一开始被视为官方平台币代表,而在平台上线的第一天,该币市值最高达到 3000 万美元,后续因为各式代币层出不穷,瓜分注意力而导致阴跌,现在市值仅剩下 400 万美元。
而 Grassiot 的爆红则是因为 BONK 创办人 TOM 购买该币,并在后续销毁,最后又重新买回。简单来说就是透过创办人的注意力获得代币上涨,但随着后续 TOM 表示购买该币仅为买入支持,没有内幕也不是开发人员,更是公开他也持有 Hosico 以及 LetsBonk,并披露购买数量。 Grassito 的市值也从最高 1300 万美元,到撰文当下约为 430 万美元。
Virtuals Protocol
原先建立在 Base 上的 AI Agent LaunchPad,先前扩展至 Solana 链上。商业模式单纯,用户在平台当中创建以及交易代币都需消耗 VIRTUAL,但目前 AI 热潮退去,现在 VIRTUAL 上一天仅不到 10 个代币发行成功,与先前一天能够发行至少 100 个存在巨大落差。
在近期他们有重大更新。
Virgen Points:该系统是 Virtuals Protocol 鼓励用户参与的重要机制,用于访问预 TGE 代币分配,特别是「giga AI Agent launches」(大型 AI 代理启动),这些积分直接影响用户在启动平台上的参与资格和权利。
AI 代理以固定 336,000 $VIRTUAL(约 232.58k USD)的完全稀释市值启动,所有 Virgens 通过 Virgen Points 承诺获得平等的早期访问权。分配在 24 小时的积分竞标期后确定,若未达到资金目标,则不铸造代币,所有 $VIRTUAL 和积分全额退款。
赚取方式:
- Trenchor Points:通过交易 Sentient 和 Prototype Agent 代币赚取。
- $VIRTUAL Points:通过持有 $VIRTUAL 代币赚取。
- Yap for Points:通过创建与 Virtuals Protocol 相关的内容(如 X 帖子)赚取积分。根据 2025 年 4 月 23 日的 X 帖子,该活动鼓励用户「Yap」(即参与讨论或创作内容),提交方式可参考相关 提交连结。该帖子提到「Stronger signal. Higher rewards」,暗示影响力更大的内容可能获得更多积分。
- $VADER Stakers:通过质押 $VADER 代币赚取
如何参与?
1、质押要点:
- 使用 Virgen Points 承诺参与,最高可获得总供应量 0.5% 的代币分配。
- 最终分配取决于您承诺的积分相对于总承诺积分的比例。
- 超额承诺可增加获得最大分配的机会。
- 若 Genesis Launch 成功,仅用于分配的积分会被销毁,其余积分退还。
2、投入 $VIRTUAL 代币 :
- 最多投入 566 $VIRTUAL 以确保最大分配。
- 若参与度超出预期,分配将被稀释,多余的 $VIRTUAL 将退还。
3、领取代币:
- Genesis Launch 成功后,前往 Agent 页面领取购买的代币。
- 若启动失败,所有积分和 $VIRTUAL 将全额退还。
总结下来,Virtuals Protocol 正在打造更小范围、忠诚度更高的 LaunchPad,有点类似近期币安钱包推出的积分打新活动,本质上都是希望用户能够多多参与生态。若未来持续看好 Virtual 的这套系统能够奏效,那么有三种方式值得参与:
- 直接购买 $VIRTUAL 代币做多
- 直接购买 $VADER 代币做多
- 参与活动
前两项逻辑单纯,且 $VIRTUAL & $VADER 走势在近期都出现惊人涨幅,为活动最大受益者。若要参与活动首先必须先累积积分,可以采取在钱包中持有 $VIRTUAL 代币,同时若担心将来 $VIRTUAL 有下跌风险,可以在中心化交易所内开空相同颗数 $VIRTUAL。好处在于可以确保参加活动的同时不被潜在的跌幅吞没收益,且该活动在设计上不会赔钱,仅会出现收益不如预期的状态。而缺点则是由于需要多一笔资金开空,整体资金使用于则会大打折扣。
结语
整体而言,Pump Fun、LetsBonk 与 Virtuals Protocol 各拥优势与隐忧:Pump Fun 以强势抛售与暴利模式巩固流量入口,却也因频繁「套现」与负面事件饱受质疑;LetsBonk 则藉由深耕社群与低费率分润,向生态体系示好,但平台币与次级代币的注意力分散,能否持续吸引长期参与仍待观察;Virtuals Protocol 的积分机制与 AI Agent 敲门砖布局新赛道,创新十足,却尚未展现稳定发行能量,使用者热情能否延续,尚需拭目以待。
向前看,LaunchPad 赛道的下一波热潮,关键在于「价值落地」与「社群韧性」:平台能否透过机制设计兼顾短期热度与长期生态建设?项目方又能否持续提供真实效用,而非仅靠华丽叙事?当热钱退潮后,哪种模式更具可持续性,将成为市场检验的重要指标。对于研究者与参与者而言,除了关注平台流量与代币价格波动,更应深入考量各家机制的核心风险与未来升级潜力,才能在百家争鸣中,找到真正值得长线押注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