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be Coding 遭冷遇,Windsurf 无人问津,AI 普及率创新高,但信任度却创新低,最新调查数据出人意料

  • 2025-08-11 18:56:52
  • 2

2025 年,是 AI 编程与 AI 开发工具集体大爆发的一年,Cursor 估值达到 99 亿美元、Windsurf 被收编、OpenAI 推出 Codex AI 编程代理、亚马逊和谷歌都陆续推出了各自的 AI 编程工具,前两天 Anthropic 还推出了 Claude Opus 4.1 着重提升了模型的编程能力。毫无疑问,AI 编程是今年不能错过的一个热门项目。

在开发者群体中,AI 工具的普及程度与争议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Stack Overflow 年度开发者调查数据显示,AI 已经从一项新兴技术演变为日常开发流程中的“标配”,但开发者对其信任度和满意度相比前两年却反而出现了下降。不光这一个方面有点违背我们的“认知”,就连今年大火的“Vibe Coding”,在真正的开发者群体中同样也“不受待见”。

图源:Stack Overflow

注意:这项调查基于来自 166 个国家和地区的 4.9 万份问卷。受访者包括能力程度各异的开发者,从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到刚开始学习编程的初学者。

AI 工具的普及:从尝鲜到主流

根据 Stack Overflow 2025 年的调查,AI 工具的普及度如今已非常高,84% 的开发者表示已经在使用或计划在未来使用 AI 工具,这一比例较 2024 年的 76% 有了明显提升。无论是专业开发者还是刚刚学习编程的新人,AI 的渗透率都接近 80%。

图源:Stack Overflow

其中,47.1% 的受访者每天都会使用 AI 工具,这个数量已接近半数受访者,即便是技术实力出众的专业开发者,每天使用 AI 工具的比例更是高达 51%。可以说 2025 年 AI 工具的普及已不再局限于少数极客或前沿团队,而是成为全球开发者共同的技术选择。

图源:Stack Overflow

AI 工具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展。除了代码自动补全、Bug 修复、文档生成等传统用途,越来越多的开发者将 AI 视为搜索引擎的替代品,用于查找答案、学习新技术、理解复杂概念。Stack Overflow 的报告显示,87% 的开发者会用 AI 工具来“搜索答案”或“学习新知识”,AI 已经成为知识获取和技术成长的重要入口。不过与之相反的就是,AI 反而开始出现了“信任危机”。

AI 普及率飙升,信任度却在下滑

虽然 AI 工具在开发者群体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接近半数的开发者每天都在使用 AI,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开发者对 AI 工具的信任度和好感度反而却在持续下滑。

图源:Stack Overflow

2023 年和 2024 年,AI 工具的正面评价始终在 70% 以上,理论上随着 AI 技术进步、能力越来越强、幻觉越来越低,2025 年 AI 工具的正面评价应该获得进一步提升,但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比例反而降至 60%。专业开发者的好感度为 61%,而学习编程的新人仅有 53%。

图源:Stack Overflow

与此同时,46% 的开发者表示“不信任” AI 工具的准确性,这一比例较 2024 年的 31% 也有了大幅上升。只有 33% 的开发者表示“信任” AI 的输出,较去年(43%)和前年(42%)均有显著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仅有 3.1% 的受访者表示“高度信任” AI 输出的结果,专业开发者中这一比例会更低一些,仅有 2.7%。相比之下,学习编程的新人对 AI 的信任度略高一点(6.1%),但整体仍然偏低。

虽然 AI 工具在开发者群体中获得了广泛采用,普及度也越来越高,但实际体验却不如预期,“信任鸿沟”反而被拉大。针对这个现象,Stack Overflow 虽然没有明确给出具体原因,但或许接下来的部分会自动说明为什么开发者会越来越不信任 AI。

“几乎正确”的代码,成了最大的坑

图源:Stack Overflow

在开发者群体看来,AI 工具的最大争议在于“几乎正确”的代码输出。66% 的开发者认为 AI 生成的解决方案“几乎对,但总差一点”。这类代码往往语法无误、逻辑严谨,看似是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但这些代码通常与实际业务场景不匹配,难以直接落地。开发者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调试、修正这些“AI 产物”,才能让代码真正发挥作用。这也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有 45% 的受访者表示,调试 AI 代码比自己从头写还要耗时。

目前所有 AI 工具和模型的开发商都表示,AI 能够大幅提升效率,但这种“隐性成本”成为 AI 工具普及后开发者最头疼的问题,也让原本承诺的效率提升变成了新的技术债务。

那么在面对更加复杂的任务时,AI 又有怎样的表现呢?

图源:Stack Overflow

只能说目前的表现还是堪忧。仅有 4.4% 的开发者认为 AI 能“很好”地处理复杂问题,而 40% 认为 AI 在复杂场景下“表现很差或很糟糕”。17% 的开发者甚至明确表示“根本不会用 AI 处理复杂任务”。这说明,AI 在基础性、重复性工作中确实能带来便利,但在需要深度理解、跨领域知识或高安全性的场景下,AI 还远不能替代人类开发者。

尽管 AI 工具声称能提高开发效率、降低门槛,但实际应用中,开发者发现 AI 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只有 29% 的开发者相信 AI 工具可以真正应对复杂问题,这一比例较去年(35%)继续下降。许多开发者反馈,AI 工具更像是“辅助”而非“主力”,需要人类开发者持续监督、校验和完善。

AI 的“幻觉”问题和“黑箱”属性也让开发者感到不安。16% 的受访者表示“难以理解 AI 生成代码的原理”,61.3% 的开发者在面对 AI 代码时“希望能完全理解背后的逻辑”。此外,61.7% 的开发者因为“伦理或安全问题”会优先寻求人类帮助。AI 工具的不可解释性和安全隐患,成为阻碍其进一步深入企业级开发的关键障碍。

人类开发者仍然不可替代

图源:Stack Overflow

虽然 AI 工具普及率、渗透率越来越高,在开发流程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人类开发者的地位并未被削弱。75.3% 的开发者表示,在不信任 AI 答案时,仍然会优先向其他人类求助。无论是遇到难题、学习最佳实践,还是面对安全与合规风险,开发者都倾向于依赖社区、同事或专家的知识和经验。

图源:Stack Overflow

Stack Overflow 是全球最大的开发者社区,尽管近两年在 AI 的冲击下,网站流量出现了大幅下滑,但 35% 的用户在遇到 AI 相关问题时仍然会优先到 Stack Overflow 寻找答案,84% 的开发者每月至少访问一次。

图源:Stack Overflow

AI 工具的普及反而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和人类专家的价值。企业在推进 AI 工具落地时,也更加重视“人机协作”而非“机器替代人类”。企业技术决策者越来越倾向于将 AI 视为“生产力放大器”,而不是“自动化替身”。他们更关注如何建立健全的代码审查、调试流程,如何培养开发者的 AI 素养,如何在保障安全与合规的前提下,最大化 AI 的价值。

开发者:AI 抢不走我的饭碗

图源:网络

今年,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微软代码库中已经有 30% 代码是由 AI 贡献的了。这也被外界视为一个趋势,或许未来 AI 生成的代码占比会越来越高,大型科技公司会逐步使用 AI 来取代开发者,造成大量开发者失业。

图源:Stack Overflow

尽管 AI 工具引发了技术焦虑,但 AI 面临的各种问题也被大家看在眼里,开发者群体对自己的工作仍持乐观态度。64% 的受访者认为 AI 不会威胁自己的饭碗,只有 36% 表示担忧。虽然 64% 这一比例较去年略有下降,但整体信心依然稳固。AI 工具虽然在一些工作环节带来了自动化和效率提升,但由于其局限性、不可解释性和安全风险,短期内还是难以全面替代人类开发者。

开发者的信心还体现在对新技术的持续学习和适应能力上。69% 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一年花时间学习了新的编程技术或语言,其中 44% 借助了 AI 工具。这种“人机共进化”的趋势,或许也表明未来开发者会更加重视 AI 素养,将 AI 视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工具,而不是威胁。

Cursor 很火,但 VS Code 依然是王者

以 Cursor 为首的 Vibe Coding 开发工具在今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这也是除大模型厂商本身以外,目前增长最为迅速的 AI 应用领域。

不过,在此次 Stack Overflow 年度开发者调查中,Cursor 是唯一一个能跻身前十的“AI 原生”IDE,但也仅有 17.9% 的开发者在使用 Cursor。在当前这个无论是不是开发者都在谈论 Cursor 的环境下,这个数据似乎与它的知名度、传播度有点不符。

不过这也表明“集成 GPT、Claude、Gemini 等模型”并不足以打动大多数开发者迁移现有工作流。至于 Windsurf(4.9%)、Bolt(2.3%)、Lovable(2.4%) 以及字节开发的 Trae(0.8%),那用户数量就更少了。

图源:Stack Overflow

VS Code 继续以 75.9% 的使用率遥遥领先;这一比例几乎是排名第二的 Visual Studio(29%)的三倍。VS Code 的生态、跨平台特性与大量免费插件显然仍是开发者首选的关键。

Notepad++(27.4%)和 Vim/Neovim(24.3% 与 14%)依旧保持稳定受众,说明“轻量级、可脚本化、对老硬件友好”仍具有牢固市场需求,这些工具往往在企业限制或远程 SSH 场景中不可替代。

IntelliJ IDEA(27.1%)与 PyCharm(15%)合计占到四成左右的使用者,也显示出 JetBrains 推出的开发套件在多语言深度重构、企业 Java/Python 项目中仍具有强势壁垒,但其增速显然被 VS Code 插件生态蚕食。

图源:Stack Overflow

单单从 Vibe Coding 这一项调查来看,这暂时还是属于少数开发者的尝试性实践,而非主流工作流。72.2 % 的受访者直接回答“否”,另有 5.3 %更是“坚决否定”,说明近八成开发者目前并未将其纳入日常流程。仅 0.4 %的人“非常肯定”在用,真正的核心用户极少,这与 AI 在其他环节(搜索、生成代码片段、写文档等)的采用程度形成鲜明对比,暗示 LLM 驱动的端到端编程尚未跨越“实用性门槛”。

之前的调查就曾显示 AI 给出的代码“几乎对,但总差一点”是 66 % 开发者的最大痛点,而调试 AI 生成的代码更耗时位列第二(45 %)。这一痛点在 Vibe Coding 情境下被放大——从头到尾,所有的代码都是 AI 模型的产物,任何细小漏洞会扩散到整个系统,调试成本呈指数级上升。相信这也是近八成开发者不采纳 Vibe Coding 的重要原因。

结尾

2025 年的 AI 编程工具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面是 84% 的普及率和日益丰富的应用场景,另一面是持续下滑的信任度和“几乎正确”的代码所带来的技术债务。

AI 时代的开发者需要的不是盲目拥抱或抗拒,而是更加理性的思考:如何在享受 AI 带来的效率提升的同时,避免陷入新的技术陷阱?或许,最好的 AI 编程时代,不是机器取代人类的时代,而是人机协作达到最佳平衡的时代。而这个平衡点,还需要开发者、AI 厂商和整个行业共同去寻找。